第062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062章
陸商深夜慟哭, 其實是因為羨慕。
何老娘與胡屠戶、岳母跟女婿,沒血緣關系的尚且如此孝順,他的親子卻是那樣一副相看成仇的模樣。
羨慕之餘, 徒增傷心,因此飲酒、抱著酒壇對月一大哭。
陸商從小跟著父親學醫, 陸老爺子並未在任何藥局醫館掛名,只帶著小陸商做個串街的游醫:
江南、嶺南、蜀中再到關中、西北、大漠,老爺子用盡半生帶著兒子走遍了錦朝的大江南北,由最簡單的藥草——大黃給他講起。
民間百姓有太多生老病死、貧病交加, 陸商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尋常人半輩子才能見過的生死、醫道中攀借醫術撈金的腌臜。
只是陸家老爺子直到去世, 都堅持認為大醫當懸壺濟世、寄身民間, 少參與廟堂之爭, 偌大的杏林世家破敗, 也因在多年前牽涉進朝堂。
陸商年輕時, 也堅持父親的理念, 游方四境,以自己的醫術造福一方百姓。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、見到太多平民百姓力所不逮之事, 他的醫道也產生了改變——
若想懸壺濟天下,則必須聞達於朝堂, 否則以一人、一家之力,根本沒辦法救百姓於水深火熱、貧困疾病之中。
於是陸商輾轉北上,憑借杏林世家之名號, 一舉進入泰寧朝太醫院, 由禦醫做起,一步步憑借醫術和心思的鉆營做到了五品院使。
彼時, 泰寧地信重他、太醫院的同僚們仰賴他,徒弟們都將他的話奉為圭臬, 陸商確實過上了一段想做什麽就能夠辦到什麽的日子。
然而權勢如虎,想要永遠地駕馭掌控它,就需要許多非常手段。
太醫院身處禁中,又與後宮諸位娘娘們有來往,後宮女子背後又是京城的各大家族、勢力,其中盤根錯節,到處都是陷阱。
像是韓硝,原本陸商並不想收他為徒,這孩子聰慧有餘但仁念不足,他同樣出生京城八大高門之一的韓家。
韓家祖上就是做大夫的,六國亂世時有兩國的國君都是延請的韓家醫官,韓硝自己就有家傳,不用拜陸商為師也能學醫。
比起他,陸商更偏愛那些寒門出生、在太醫院幫忙多年的小學徒,然則他才展露出收徒之意,後宮裏的麗妃韓氏就故意裝病、引他前往,以家族門楣等哭哭啼啼哀求。
萬般無奈之下,陸商只能收韓硝為徒,但韓家人也跟著後退了一步,同意陸商再收一位弟子,但這弟子要排在韓硝之後、管韓硝叫師哥。
陸商最終選中的是一個來自杭城青龍縣的小學徒,那孩子的爹娘遭了一場蝗災死了,跟著舅舅上京後又被舅舅賣入宮廷。
他十歲就入宮做侍衛,後來年紀小、身體底子也不成,便由主管憐憫調撥到了太醫院,做了太醫院最末等的學徒。
說是學徒,實際上就是雜役,每日不是打掃院子就是端茶倒水、擦桌子端板凳,就連給禦醫們拎個箱子的活兒都輪不上他。
陸商看中他,是因某日處理完宮裏娘娘們的事兒回來,臨近子夜的太醫院裏寂寂無人,卻隱約在直房門口亮著一盞小燈。
陸商好奇湊過去看,卻發現這小學徒抱著一本《崔氏脈訣》在小聲地背,一邊背還一邊在書上圈圈點點,那本書卷都翻得有些掉頁。
陸商清清嗓子咳了一聲,小學徒被嚇了一跳、手中的書都掉了。見來人是陸商後他立刻伏地磕頭,連連抱歉後,聲音哽咽地說他不是偷師。
“書、書是我在城外的舊書攤上買的,您、您不要趕我走。”
陸商好笑,幹脆一屁股坐到小孩身邊,替他撿起那本《脈訣》後隨意挑了兩句考他,沒想這孩子掛著滿臉淚,卻背得很嫻熟。
於是,陸商便細問了他的出身、身世,以及一些基本的醫道問題,小家夥吸吸鼻子、擦幹眼淚,一題一題答得很認真,而且也沒什麽大錯。
陸商越看這孩子越覺得喜歡,臨走的時候摸摸他的腦袋,又想起來自己忘記問他叫什麽,於是重新蹲下身去,與那小學徒目光平齊:
“孩子,你叫什麽名字?”
“我,我叫陶青。”
陸商點點頭,表示自己記下了,往後就一直找機會想給這孩子收成自己的記名弟子,雖然在太醫院的身份還是學徒,但記在他名下、地位就不一樣了。
後來有了韓硝這件事,陸商便順水推舟將陶青也記在自己名下。
他本是好意,可那些從前欺負陶青、看不起陶青的小學徒們不幹了,明面上他們不敢對太醫院的院使做什麽,卻可背地裏欺負小陶青。
韓硝也是表面上護著這個師弟,背地裏總是對著他挖苦諷刺、嘲笑打壓,即便陶青一次就能作對的事,他也總是要挑出七八種錯來。
陸商教了他們五年,終於能出師那日,陶青卻在謝師宴後辭官、不再做太醫院的醫士,而是選擇返回青松鄉做一個普通的游醫。
韓硝彼時已是七品禦醫,能夠單獨到各宮給主子們看病,他聽著消息只是冷笑一聲,一邊給陸商端茶、一邊指責陶青:
“小師弟,你這麽做,還真是辜負了師父培養你的一番心血。”
陶青沒爭辯什麽,只恭恭敬敬給陸商磕了三個響頭,然後起身、毫不留念地走出太醫院。
那日的天很高、很藍,沒有一絲雲,陶青身上就穿著一件灰藍色的長袍,腳步卻輕快,讓陸商無言地看了很久很久。
看著陶青那樣離開,陸商忽然想起自己的父親,想起父親終其一生的堅持——為醫者當普救含靈、廣濟天下,而非囿於方寸天地、鉆營富貴金銀。
陶青的離開,給了陸商很大的震撼。
也因此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,以至後來當韓硝提出來想要建立醫署局時,他們師徒之間才會產生分歧:
韓硝以為,天下醫道之所以亂,就是因為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,應當將所有的藥局、醫館、大夫都納入同一套管理體系,然後頒發憑證。
用朝廷官員科舉、磨勘、論調那一套來監察大夫,必定能規範醫道,讓天下百姓有一個好的求醫問藥環境。
陸商卻覺得如此建立的醫署局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,反而會讓醫道更加混亂——發到地方上的憑證、各地大夫要到京城趕考,評價標準也不同。
何況大夫本來就少,不像官員那樣讀聖賢書的人居多,文章好壞貼出來、識字的百姓都能評斷。
大夫到底是專科獨門,你說你的方湯好、我說我的藥丸妙,總不能當場找個病人來試,只能由著那些所謂國手評斷。
然而只要有所謂權威來評斷,這便又會落到人心上。
若是醫署局眾人仁善持中,那或許發出的憑據還能講究一個公平公正;但若是其中一人生了貪念、邪念,那便是金銀贖買人命的源頭。
韓硝對此據理力爭,他承認人心覆雜,但他相信能夠通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來控制人的貪欲——就像是朝廷有禦史臺、有登聞檢院。
陸商卻笑他幼稚,泰寧帝是願意支持他們建立醫署局,也給他們劃撥了一筆資金,但往後呢?後繼者們若是不同意,那資金從何來?建立制度後的人事物又從何調撥?
韓硝卻認為陸商是年紀到了,行事不如年輕時幹脆,瞻前顧後想得太多——即便後來的繼任者不同意,他們再想辦法處理就是了:
遇到問題解決問題,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拖延著不敢動手。
師徒倆為此爭吵不休,陸商更是在錦廊上對著韓硝破口大罵,指著他的鼻子說出一句——“當年我就不該收你。”
其實韓硝天賦極高,即便不拜師陸商自己也早能夠獨當一面,當年韓家就是看中杏林陸家的聲名、想搏個陸家傳人的美名。
被陸商這般講了,韓硝也惱羞成怒地直言:“你以為我想拜你?!”
兩人吵得不歡而散,驚動泰寧帝出來調和,韓硝也自知失言,也不顧自己是太醫院左院判的身份,當眾給陸商跪下道歉。
雖然最後陸商原諒了他,但陸商已經對朝堂和太醫院失望透頂,歷經千帆後,才曉得父親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是對的。
於是陸商辭官,帶著妻兒搬到了京城東郊的萬年縣、隱居南漕村中,繼續過跟父親當年一樣的日子——四處游醫、接濟村裏。
陸商的妻子姓葉,是陸老爺子給他定下的一位醫女,這姑娘貧家出生,跟著個跛腳道姑學了不少咒禁,對醫道也略知一二。
咒禁也屬醫道,因為在藥王孫思邈看來:咒禁、湯藥、針灸、符印和引導是為醫道五法,此事記載在《千金翼方》裏。
後至唐代太醫署,就將醫科、針科、按摩科和咒禁科並列為醫學四科,還設有咒禁博士、咒禁師,專門給學生們教授拔除邪祟鬼魅治病的咒禁。
只是咒禁一道從來飽受爭議,錦朝建立之後就取消了前朝太醫署的四科,尤其廢止了咒禁一項。
陸家父子遇著葉氏的時候,她正在料理師父的喪事,陸老爺子看她還有幾分天賦,就收作弟子帶在身邊,跟陸商也是青梅竹馬。
葉氏很理解陸商的決定,她也不喜歡在京城裏跟那些高門大戶的夫人們來往,又要被她們在背後議論她的寒門出身,卻表面上還要守著那些虛禮。
陸商和葉氏都很滿意這般鄉村生活,然而陸商的獨子陸如隱卻無法接受這種落差——他從太醫院院使的兒子,一下變成了普通的平民百姓。
從每天身邊有人伺候吃飯穿衣,變成了自己也要下地幹活、搗藥、揀擇藥材,甚至還要去餵雞、鏟雞糞。
陸如隱跟爹娘鬧過多次,不能理解他們為何放著錦衣玉食、地位聲名不要,卻偏偏要來過這種窮人的日子。
陸商一開始沒當回事,葉氏也覺得就是孩子的一時之氣,日子嘛,小孩子過久了也就習慣了。
可是陸如隱越鬧越過分,雞也不餵了、農活也不做了,甚至為了逼著爹娘回京,還曾經試圖放火點了他們住的房子。
陸商氣壞了,狠狠打了陸如隱一頓,並且冷著臉告訴他——要麽住下來,要麽就滾出去,從此他沒他這個兒子。
陸如隱又哭又鬧又害怕,心中再是萬般不願,也只能忍著委屈留下。但從那往後,他便再對醫道不上心,也不愛讀書,成日坐著爹娘會回心轉意的春秋大夢。
陸商見兒子如此,也無心再教他,更將自己的全副精力都放到了游方四野、救治百姓上,只當沒有陸如隱這個兒子。
葉氏在世時,有她從中轉圜,父子倆還能說上兩句話,後來葉氏不幸咳疾成癆,陸商和陸如隱之間,就漸漸沒話可說了。
等陸如隱到了成婚的年紀,他不告父母、直攀上了鄰鄉鄉長的女兒,那姑娘聽信了他的花言巧語,央求父親一定要嫁他為妻。
鄰鄉這位鄉長姓餘,要嫁女兒自然是要問問未來女婿的出身、考考他的人品,陸如隱一心攀附富貴,便謊稱自己是游醫、父母雙亡,裝出一副君子端方的模樣。
餘鄉長雖然沒有細查他的家世背景,但卻找來村裏兩個大夫試了試他。陸如隱後來是不學無術,但小時候的家傳還在,因此便通過了測試。
因為相信了陸如隱是孤兒,餘鄉長就出面給他買房子置地,然後風風光光給女兒嫁了出去。
直到成婚後三年,陸如隱忽然聽聞母親葉氏病重的消息,餘家人這才知道他爹娘尚在、是詐娶,然而木已成舟,餘鄉長也沒辦法。
餘氏從小嬌生慣養,看中陸如隱就是瞧這男人最甜會說話,而且沒有姑婆公爹需要他侍奉,如今突然冒出個婆婆,她當然是不願伺候。
跟著陸如隱回到南漕村,只看了一眼、勉強行個禮就讓嬤嬤丫鬟們駕車回家,半個時辰都沒在陸家待。
而陸如隱追著哄了媳婦兒兩句,反而還怪爹娘貧窮給他丟臉,一點也沒在乎母親病重、命不久矣。
偏巧此時醫署局在韓硝的推動下終於建立,韓硝執法剛直、幾乎是立刻就要求所有的藥局必須有憑才能施藥,否則就要叫官府罰款、捉拿。
如此嚴令之下,供著葉氏用的某種藥材正巧斷供,往各處藥局去買、對方也忙著籌備憑據,根本不敢賣給他們。
如此輾轉求藥,從村上、鄉上到城裏,陸如隱和陸商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,面對兒子的頻頻指責,陸商為了救妻子性命、還是選擇了低頭。
他帶著妻兒找到韓府,可惜韓硝建立完醫署局是大忙人,門房管事看人下菜碟,自然是不給這布衣爛衫的一家人當回事。
雖然沒有當場給他們趕出去,但也沒有很上心他們所求的事。
後來是陸商看著妻子實在命懸一線,不顧生死闖入麗正坊攔了韓硝轎子,這才得以見到昔日的學生一面、由他放憑首肯,那到了藥材。
然而,當他捧著救命藥返回客棧的時候,葉氏已經咯血離世。陸如隱跪在床前,多年以來的委屈、不解和憤恨爆發,指著陸商出言責怪:
“若非是你當年執意辭官,我們一家人在京城裏錦衣玉食、我不會一輩子在岳丈家叫人看不起,娘親也不會這樣苦苦求藥而不得、淒慘去世!”
“都怪你!都是你害得我們一家人變成這樣!我恨你,我沒有你這樣的父親!”
陸如隱說完,推開陸商就往外跑去,而他力氣之大,竟將陸商拋卻自己的尊嚴、堅持好不容易討要來的藥材,全部打落在地。
看著妻子漸漸冰涼的屍體、頭也不回離開的兒子,還有緩緩從半空中掉落、散了滿地的草藥,陸商終於跪坐在地。
之後,他一個人扶靈回村,置辦了妻子的喪事。
然後性情漸漸變得古怪,人也不如往日隨和,家裏的地、牲畜全部死的死、跑的跑,不出三五年,村裏人就都說他瘋了——
曾經的陸院使、陸神醫,也漸漸變成了陸瘋子、老瘋頭,除了每年給葉氏掃墓,陸如隱平常根本不會來看他一次。
這孩子一心攀附權貴,在餘家也是好吃懶做,餘小姐也是個不會過日子的、掌不住中匱,所以他們家的錢也還是交給餘鄉長管。
對於陸如隱騙|婚一事,餘鄉長後來細細了解後,也明白了陸家父子間的矛盾,他不想摻和別人家的事,但也慶幸好歹女婿是杏林陸家的傳人。
沒想,陸如隱對醫道只是粗通皮毛,根本不能指望他靠醫術養活自己,如此以來,女兒算是嫁給了一個論醫術醫術不行、論才學才學沒有的窮小子。
餘鄉長險些被氣得犯了病,本想逼著女兒和離,但那時候餘氏已經懷有身孕,百般無奈之下,餘鄉長只能責令陸如隱出去做點倒賣藥材的小生意。
但從小養尊處優慣了陸如隱哪能放下身段做這些事,餘鄉長給他的錢根本不夠他花,向媳婦和老丈人討不到錢,他就去借、去賭、去偷。
陸商那件羊皮襖就是被他偷出去當了換錢的。
今日見著胡屠戶和何老娘的這份母子情,陸商心下淒然——陸如隱生在京城,從小家裏就給他請了先生、他也悉心教導他醫道。
然則,不過是辭官歸隱,就做出這麽一個逆子、孽子、不孝子來。
原本按著老話,家醜不宜外揚。
可陸商實在是傷心,便忍不住把這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悉數倒給李從舟聽,他自覺心酸、說的時候數度哽咽,更聽得李從舟無限唏噓。
前世,他並不了解陸商,只知他是杏林陸家的最後一位傳人,是那個進獻藥方、救了西北數萬將士姓名的神醫。
至於老人家最後被活活餓死,李從舟也是從西北歸來後才得知,並不曉得背後還有這麽多淵源,甚至還牽扯到了醫署局、太醫院
、韓硝和韓家。
“那當年之事,能否容晚輩一問?”李從舟扶了扶雲秋的腦袋,這人睡熟後根本不老實,拱在他懷裏脖子扭成個奇怪角度。
他實在怕第二天雲秋落枕,便也只能在說正事的時候這般動作。
陸商撇撇嘴,一眼都看不得,幹脆轉過身去氣呼呼地喝酒,“你問。”
“那時若非醫署局,依您的意思,是預備如何破天下醫道之亂局?”
陸商挑眉,抱著酒壇好笑地看李從舟,“您問我?問我這個瘋老頭子?這都過去多少年了,就算知道了……又有什麽用呢?”
李從舟看著他,“亡羊補牢,時不晚矣。”
陸商抱著酒壇,看著裏面所剩無幾的酒液沈默片刻,最後自嘲一笑開了口,“當年韓硝提出建立醫署局,我卻想建個善濟堂。”
“不是濟民坊內慈濟局那樣收容乞丐、貧兒的地方,而是分醫學、藥學、政務三部,再設三頃藥園、栽植百草。廣開門路不論出身家世,聘各科博士,授天下有志從醫者醫道。”
“醫學內教授醫、針、按摩三科,藥學內習得草藥的種植、栽培、采集、儲存等,最終通過政務部統考畢業,頒以學成之憑書。”
“就好像是,醫道的‘太學’?”李從舟這般總結。
陸商點點頭,“也可以這麽說。”
他少年時跟著父親游方,深入鄉間見慣了民間疾苦,自然知道百姓當中最缺的是什麽——不是如韓硝所想的標準,而是那顆大醫精誠的本心。
所謂醫者,安神定志、無欲無求,有大慈惻隱之心,方能普救含靈、兼濟天下眾生。
無論長幼妍蚩、怨親善友,還是富貴貧賤、華夷愚智,都是普同一等、一視同仁,不得瞻前顧後、護惜自命,而至病者橫死。
天下從來缺的不是醫生,不是規範,不是律法,而是從醫之人皆能發此心願,堅持從醫的本心。
韓硝管的是人,但卻用律法、規範和制度的東西去管,符合他出身高門的身份,但卻缺少了對百姓生活的了解。
陸商卻不想著眼於當下的人、當下的事,他深知醫道敗壞並非一日之功,而是十年百年積攢所致,他想給未來和後世留下一些人、一些不一樣的人。
他和韓硝,都面對著同樣一片深海沒有日出的無盡黑暗。
但韓硝的選擇是將他們擁有的全部柴薪集中起來,點燃烈火,讓火焰熊熊燃燒,並選擇不斷往火裏添柴、以保火焰不熄滅。
至於柴薪多久會用完,用完後如何找、上哪兒找等等這些問題,韓硝選擇不考慮,或者說——交給後世去考慮。
而陸商想的是,一兩個人的力量微弱,在面對無盡的黑夜是並無勝算,倒不如將這微小的力量分出去,讓更多的人都掌握一點火光、一枚火種。
雖然他沒有一舉給永夜帶來光明,但分出去的光源會照亮他們所在的那一片地方,只要這種光越來越多,最終就會迎來一片白晝。
所謂水滴石穿,謂“火之燎於原,不可向邇”。
李從舟明白了。
而且也不用千年百年,當年被泰寧朝百姓誇讚的醫署局,其實在本朝上就已經出現了許多問題——
地方上的憑引被拿來買賣,去年開科頒發憑證的數百人裏、竟然有近一半的人認不出最常見的甘草、大黃、白術。
去歲磨勘之前,韓硝就被禦史臺彈劾數次,饒是韓家家大業大、在朝之人無數,他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告病在家暫避風頭。
而他這麽一避,掛名在醫署局的幾位太醫便接連請辭,借口大同小異,幾乎都是說想專司於本職,請醫署局另請高明。
短短三個月裏,醫署局的記名博士就跑了大半,剩下的多半是韓硝的門生,以及跟韓家關系親密者,要仰人鼻息、不敢輕舉妄動。
如此,今年二月裏那場開科,還不知能不能順利辦起。
“那您如今還有這心思嗎?”李從舟問。
“什麽心思?”陸商自嘲地笑笑,“組辦善濟堂嗎?沒了——早沒了,莫說當年我作五品官的時候沒那個本事,如今……我一個瘋老頭,又怎麽可能?”
李從舟微微皺了皺眉,不喜歡看老人家這樣妄自菲薄,“若我幫您呢?或者說——西北大營和寧王府一起幫您呢?”
這提議誘人,寧王府自不必提。
所謂西北大營,除了西北戰鬥在前線的數十萬士兵,還有鎮國將軍徐振羽所代表的徐家、四皇子淩予權還有宮中的惠貴妃。
這樣的權勢,絕非今日的韓家能比。
若得到他們的助益,陸商想辦什麽事辦不成。
老人的眼睛亮了亮,只是那點火像是風中殘燭,半晌後他又搖搖頭慘然一笑,“老了,沒那樣的雄心壯志了。”
“如今我就等著您給我結了診金診費,到時候換兩只燒雞、買兩壇子酒,回我的小屋裏安度餘生。”
“什麽醫署局啊,什麽善濟堂啊,這些……我都不想了,早就不想了,那些啊……也不是我這樣的小民百姓應該想的。”
李從舟皺了皺眉:陸商若真不在乎,剛才敘說的時候不會那般條理清晰、頭頭是道,而且雙眼放光、滿臉向往。
“您是有什麽顧慮麽?”
“什麽顧慮?”陸商仰頭想喝酒,抱起酒壇來一灌、卻發現酒壇早就被他喝空,他訕訕笑了下,“我一個老頭子能有什麽顧慮,不過是擔心……吃了這頓沒下頓罷了。”
他說完這句後,站起來搖晃兩下,像是當真喝醉了,“得了得了,我不和你這娃娃說了,老頭子我醉了、要回去睡覺了。”
李從舟抱著雲秋不方便追,只能勉強站起來、不顧掉落的被子,攔了他一下,著急地喊了句:“陸大夫!”
陸商的腳步頓了頓,最後卻只是打了個酒嗝,背對著他擺擺手,“啊哈……我是真的困了,我年紀大了不像你們小年輕,要睡了、睡了。”
李從舟追了兩步還想說什麽,但陸商卻沒給他機會——明明說得是自己醉了、困了,老人家卻足下生風地很快返回了他臨時住的小屋。
“唔……?”
靠在李從舟懷裏睡了一大覺的雲秋被吵醒,他打了個哈欠、揉揉眼睛攀住李從舟的脖子,“你們談好啦?”
看著他困得眼角含淚,李從舟搖搖頭,但沒與雲秋細說。
他只是將小家夥往上掂量了一下,然後湊過去吻吻他的眼皮,“沒事,回去睡覺了。”
雲秋本來就困,聽見他這麽說後,自然安心地又仰頭睡去。
倒是辛苦李從舟樓上樓下走了兩趟,一趟送人、一趟收拾掉在地上的被子,平白無故在正月寒涼的深夜裏累出一身汗來。
次日,果然陸商醒來就跟沒事一樣。
仿佛昨日對著李從舟大哭的人從來不是他,而且他也沒再提善濟堂一個字,更有意無意地避開李從舟——表明了他的態度。
李從舟想不透老人到底在忌諱什麽,但他今日必須得回王府一趟。
他離開西北大營回京這事兒,徐將軍是寫過家書的,雖說從西北返回京城時間不定,快則七八日、慢則一兩個月,但他也不能就這樣不出現。
他受的內傷是重,但陸商用的藥好,加上他從小跟著圓空大師學經,內力也不是常人能比,吐蕃番僧的烈焰掌厲害,但他的內家功夫也不差。
如此,李從舟還是將傷還沒好全的烏影暫托給雲秋,自己返回王府一趟拜見父母,並向寧王說明此回他驟然返京的緣由。
他這兒說著,雲秋也乖乖坐在圓桌旁聽他吩咐。
今日陳家兩兄弟和曹娘子都提前回來覆工,曹娘子又給大家蒸了她自己包的香菇肉酥皮包子,帶來一鍋子她新磨的豆漿。
他幾句話說完,雲秋還雙手捧著個大包子啃,臉頰和嘴角都蹭到不少油和肉沫。
偏本人無知無覺,鼓著腮幫嗯嗯兩聲,“我一定照顧好烏影,然後呢?”
李從舟忍不住,伸出手給他揩擦兩下,“然後就是顧好你自己。”
雲秋唔了聲,意識到自己是太好吃了得意忘形,又不小心吃了個滿臉都是,如此他放下包子,取出巾帕來擦擦臉。
擦完後,還回頭看著李從舟確認——他有沒有擦幹凈。
李從舟指指自己的左邊臉頰,發現雲秋下意識把他當鏡子,於是無奈,只能反過來用右手,“是這邊。”
雲秋哦哦兩聲,然後給他揮揮手,“你去吧。”
李從舟深深看他一眼,心裏想著終有一天他要牽著雲秋的手,一起走到王爺王妃面前,向他們講明一切、求得他們的首肯和祝福。
然而當李從舟走到武王街時,卻遠遠看見了寧王急急策馬帶著銀甲衛趕來,而王妃也從王府的臺階上跑下來迎。
他們當中一輛馬車上,竟然由幾個士兵擡下來一個人,那人雖然脫了戎裝,可五官氣質出眾,任是誰見過一眼都不會忘——
是鎮國將軍,徐振羽。
李從舟眉心一跳快步上前,銀甲衛聽見腳步聲還戒備地看他一眼,發現來人是他後,紛紛跪地行禮:
“世子殿下。”
李從舟擺擺手讓他們起身,自己急走到最前方先草草見過寧王和王妃道了“父親母親”,然後才看向擔架上躺著的人:
“將軍這是……怎麽了?!”
“你上哪兒去了?!”寧王難得疾言,轉頭瞪著李從舟似乎要發火,“你明明去歲就離開西北大營了,怎麽會比大哥還回來得晚?!”
李從舟張了張口,最終選擇沒還嘴。
王妃卻擰眉拍了丈夫一下,“你朝孩子撒什麽火呢!哥哥受傷又不是他害的,有什麽話我們大家進去再說。”
寧王閉了閉眼,深吸一口氣、平覆下來自己的心情,然後才澀聲對李從舟道:“抱歉,父王不是針對你。”
“實在是兄長傷得兇險、西北局勢萬變,這才一時遷怒……算了,我們先進去吧——”
李從舟點點頭,遠遠看了一眼徐振羽。
這位將軍靜靜地躺在擔架上,臉色蒼白、唇無血色,外臂上纏繞的繃帶染血,露出的胸腹上也是傷痕累累、纏滿繃帶。
這些都是外傷,最讓李從舟懸心的,其實是徐振羽的臉。其實也不算是臉,而是他雙眼之上、突兀地蒙了一圈白布。
像是給眼睛畏光的病人蒙上的遮擋,又好像是那些盲人樂師戴在眼睛前的暗布,李從舟的心不斷往下沈,第一次開口、稱呼徐振羽為舅舅。
“……他的眼睛?”
王妃欲答,卻在開口前哽咽落淚。
只得是寧王身後的蕭副將開口,啞著嗓音給李從舟解釋道:“將軍遭了西戎人暗算,被他們一把毒粉、毒傷了雙眼。”
……毒?
李從舟怔楞地站在王府門口,看著眾人招呼著給徐振羽擡進去——這是前世從未出現過的狀況。
前世徐振羽是戰死的,直到他身死,都沒發生什麽毒瞎雙眼的事。
而且西戎多莽夫,鮮少有人會用毒,這用毒的手段怎麽看怎麽像是襄平侯從黑苗那邊學來的,而且——還是毒瞎雙目。
折磨一個武將最好的辦法不是殺了他,而是讓他好手好腳卻再也不能上戰場,此法之狠毒,根本不像是西戎人能想出來的。
寧王和王妃那邊照料著,李從舟只能從蕭副將這聽得事情起因結果:
原來他走之後,西戎人又進攻了幾回黑水關,確實如李從舟所料、西戎人想盡辦法朝著上游水源那邊靠。
不過四皇子淩予權聽了李從舟的勸早有準備,西戎一計不成,又如李從舟所說——驅策平民百姓來到黑水關叩關。
對此,淩予權也早有計較,他照樣如西戎所願打開城門,但卻將那一批進城的流民百姓都集中到城內早就騰空的遏川坊內。
這遏川坊的飲水是單獨取自沱江,與城內的水源分屬於兩套水系,而且遏川坊四周有圍墻、僅有一個出入口,即便是有疫病,也很好控制。
西戎接連兩計失敗,便不再與漢人玩這些陰謀詭計。
翟王赫琉帶領五萬勇士趁夜奇襲,淩予權被徐振羽詔令守關,他自己帶兵出城迎敵。
大營士兵多日未戰,士氣高漲,出城後奮勇殺敵,竟然將來勢洶洶的西戎打得節節敗退。
窮寇莫追,徐振羽就下令鳴金收兵。
本來這是一場漂亮的勝利,但徐將軍帶領終將歸來後,卻在進中軍帳前遇上個攔路的老婆婆,老人家說她的小孫女跑到了大營附近失蹤,想托將軍幫忙找一找。
本來這事找普通士兵也一樣,西北大營的將士親民、沒那般高高在上的架子,老婆婆可能是一時情急,徐振羽也就沒多想。
然而他才轉身吩咐讓士兵們去找,回過頭來老婆婆就從懷裏掏出一把細粉、照著他臉上一灑,然後就踉踉蹌蹌地後退兩步、跌坐在地。
徐振羽只覺得眼睛裏火辣辣地燒起來,沒一會兒就流出兩行血淚、徹底看不見了,四皇子在他身邊急急扶住他。
而周圍的士兵自然是抽刀圍住那老人,老人坐在地上沒有跑,只是看著徐振羽老淚縱橫,她輕聲說了句抱歉後,突然起身撞到一個士兵的刀上。
那士兵想收刀已經來不及,只能眼睜睜看著老太太倒下。
“……後來四皇子查明,那老人家確實有個孫女,只是不是跑丟了,而是被西戎武士擄走了,西戎人就給了她那包毒藥。”
“說只要她按著他們的吩咐做,就會給她的孫女還回來。”
李從舟握拳,聲音也冷,“小姑娘最後也沒平安回來,是不是?”
蕭副將表情悲傷,最後沒說什麽,只是拍了拍李從舟的肩。
西戎不懂用毒,但西戎貴族最喜歡玩弄人心。
前世李從舟被俘,在西戎王庭可見過太多這樣的把戲——把刀遞給一家三口,告訴丈夫只要殺掉妻子和兒子中的一個,他們就會放人。
結果等丈夫含淚刺死妻子後,他們又說,我們答應放人,但沒答應放你們家的人,從旁邊隨便挑出來一個俘虜放掉。
讓那俘虜拼盡全力往前跑,他們則慢條斯理地在後放出黑豹去追。
西戎嗜血,而且瘋狂。
他們就喜歡看錦朝無辜的百姓和被俘的士兵絕望掙紮,似乎只有這樣,他們才能得到掌控一切的快樂。
“那現在西北是誰在主持?”
“自然是四皇子,還有那位蘇大人,陛下剛拔擢他做了西北大營的正三品軍中祭酒。”
這便是拜了蘇馳為軍師。
有他們兩人坐鎮,李從舟倒是稍舒了一口氣,但想到徐振羽的眼睛,他又問了蕭副將,“太醫院看過沒?”
“看過了,院使韓大人親自給看的,可是……”蕭副將眼神暗淡地搖搖頭,意思是他們束手無策。
“將軍本來是不想回來的,軍中大夫看不好,他就主動給陛下上了折子,說他徐家兒郎只會死在戰場、不會死在病榻。”
“他情願當馬前卒、做個普通士兵,也要拼殺在疆場。”
蕭副將搖搖頭,“是四皇子綁住他手腳給他灌了蒙汗藥,才好容易給人弄回來,宮中貴妃娘娘已經哭過一回,如今陛下還在朝內議事呢。”
“議事?”
“將軍的眼睛不成了,自然得派個人前往西北,”蕭副將說到這裏,眼睛突然冒火,“……可那幫人,卻只想著此為大好時機、正好固權。”
李從舟也嗤笑一聲,他對朝堂上那幫人早不報什麽希望。
不過……
他想到韓硝和陸商之間的矛盾,如果能請動老人家來王府一看呢?
說不定徐振羽的眼睛,還可有轉圜之機。
不過老人家性情古怪,他直接去請說不定請他不動,還得找寧王從中斡旋,以巧計套得老人家主動上門來。
如此,李從舟徑直奔向客舍。
半日後,寧王匆匆入宮,不多時、麗正坊外就張貼出皇榜一張——
榜上詔令重賞,以黃金百兩數,尋天下能人異士、名醫高人往寧王府,給鎮國將軍治療眼疾。
能令將軍覆明者,再賞禦賜紅袍馬褂一套、金腰牌一件。
以及,榜文的最後還添了一行小字,是寧王執意要求,皇帝只能命撰寫榜文的公公添上去,就寫在金腰牌等字的後面:
“寧王特念此情,當以親王之尊,許這位神醫一願。”
換言之,寧王府不計報酬,只要能治好徐振羽,無論你想要黃金白銀、榮華富貴,還是妻妾美女、伶人小倌。
只要是寧王作為親王能辦到的,他就能答應。
如此皇榜一貼,不消一日寧王府外就擠滿了人。
全是附近十裏八鄉的游醫、村醫,其中甚至不乏僧道壇尼中懂咒禁者,也想著過來試試運氣——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陸商深夜慟哭, 其實是因為羨慕。
何老娘與胡屠戶、岳母跟女婿,沒血緣關系的尚且如此孝順,他的親子卻是那樣一副相看成仇的模樣。
羨慕之餘, 徒增傷心,因此飲酒、抱著酒壇對月一大哭。
陸商從小跟著父親學醫, 陸老爺子並未在任何藥局醫館掛名,只帶著小陸商做個串街的游醫:
江南、嶺南、蜀中再到關中、西北、大漠,老爺子用盡半生帶著兒子走遍了錦朝的大江南北,由最簡單的藥草——大黃給他講起。
民間百姓有太多生老病死、貧病交加, 陸商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尋常人半輩子才能見過的生死、醫道中攀借醫術撈金的腌臜。
只是陸家老爺子直到去世, 都堅持認為大醫當懸壺濟世、寄身民間, 少參與廟堂之爭, 偌大的杏林世家破敗, 也因在多年前牽涉進朝堂。
陸商年輕時, 也堅持父親的理念, 游方四境,以自己的醫術造福一方百姓。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、見到太多平民百姓力所不逮之事, 他的醫道也產生了改變——
若想懸壺濟天下,則必須聞達於朝堂, 否則以一人、一家之力,根本沒辦法救百姓於水深火熱、貧困疾病之中。
於是陸商輾轉北上,憑借杏林世家之名號, 一舉進入泰寧朝太醫院, 由禦醫做起,一步步憑借醫術和心思的鉆營做到了五品院使。
彼時, 泰寧地信重他、太醫院的同僚們仰賴他,徒弟們都將他的話奉為圭臬, 陸商確實過上了一段想做什麽就能夠辦到什麽的日子。
然而權勢如虎,想要永遠地駕馭掌控它,就需要許多非常手段。
太醫院身處禁中,又與後宮諸位娘娘們有來往,後宮女子背後又是京城的各大家族、勢力,其中盤根錯節,到處都是陷阱。
像是韓硝,原本陸商並不想收他為徒,這孩子聰慧有餘但仁念不足,他同樣出生京城八大高門之一的韓家。
韓家祖上就是做大夫的,六國亂世時有兩國的國君都是延請的韓家醫官,韓硝自己就有家傳,不用拜陸商為師也能學醫。
比起他,陸商更偏愛那些寒門出生、在太醫院幫忙多年的小學徒,然則他才展露出收徒之意,後宮裏的麗妃韓氏就故意裝病、引他前往,以家族門楣等哭哭啼啼哀求。
萬般無奈之下,陸商只能收韓硝為徒,但韓家人也跟著後退了一步,同意陸商再收一位弟子,但這弟子要排在韓硝之後、管韓硝叫師哥。
陸商最終選中的是一個來自杭城青龍縣的小學徒,那孩子的爹娘遭了一場蝗災死了,跟著舅舅上京後又被舅舅賣入宮廷。
他十歲就入宮做侍衛,後來年紀小、身體底子也不成,便由主管憐憫調撥到了太醫院,做了太醫院最末等的學徒。
說是學徒,實際上就是雜役,每日不是打掃院子就是端茶倒水、擦桌子端板凳,就連給禦醫們拎個箱子的活兒都輪不上他。
陸商看中他,是因某日處理完宮裏娘娘們的事兒回來,臨近子夜的太醫院裏寂寂無人,卻隱約在直房門口亮著一盞小燈。
陸商好奇湊過去看,卻發現這小學徒抱著一本《崔氏脈訣》在小聲地背,一邊背還一邊在書上圈圈點點,那本書卷都翻得有些掉頁。
陸商清清嗓子咳了一聲,小學徒被嚇了一跳、手中的書都掉了。見來人是陸商後他立刻伏地磕頭,連連抱歉後,聲音哽咽地說他不是偷師。
“書、書是我在城外的舊書攤上買的,您、您不要趕我走。”
陸商好笑,幹脆一屁股坐到小孩身邊,替他撿起那本《脈訣》後隨意挑了兩句考他,沒想這孩子掛著滿臉淚,卻背得很嫻熟。
於是,陸商便細問了他的出身、身世,以及一些基本的醫道問題,小家夥吸吸鼻子、擦幹眼淚,一題一題答得很認真,而且也沒什麽大錯。
陸商越看這孩子越覺得喜歡,臨走的時候摸摸他的腦袋,又想起來自己忘記問他叫什麽,於是重新蹲下身去,與那小學徒目光平齊:
“孩子,你叫什麽名字?”
“我,我叫陶青。”
陸商點點頭,表示自己記下了,往後就一直找機會想給這孩子收成自己的記名弟子,雖然在太醫院的身份還是學徒,但記在他名下、地位就不一樣了。
後來有了韓硝這件事,陸商便順水推舟將陶青也記在自己名下。
他本是好意,可那些從前欺負陶青、看不起陶青的小學徒們不幹了,明面上他們不敢對太醫院的院使做什麽,卻可背地裏欺負小陶青。
韓硝也是表面上護著這個師弟,背地裏總是對著他挖苦諷刺、嘲笑打壓,即便陶青一次就能作對的事,他也總是要挑出七八種錯來。
陸商教了他們五年,終於能出師那日,陶青卻在謝師宴後辭官、不再做太醫院的醫士,而是選擇返回青松鄉做一個普通的游醫。
韓硝彼時已是七品禦醫,能夠單獨到各宮給主子們看病,他聽著消息只是冷笑一聲,一邊給陸商端茶、一邊指責陶青:
“小師弟,你這麽做,還真是辜負了師父培養你的一番心血。”
陶青沒爭辯什麽,只恭恭敬敬給陸商磕了三個響頭,然後起身、毫不留念地走出太醫院。
那日的天很高、很藍,沒有一絲雲,陶青身上就穿著一件灰藍色的長袍,腳步卻輕快,讓陸商無言地看了很久很久。
看著陶青那樣離開,陸商忽然想起自己的父親,想起父親終其一生的堅持——為醫者當普救含靈、廣濟天下,而非囿於方寸天地、鉆營富貴金銀。
陶青的離開,給了陸商很大的震撼。
也因此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,以至後來當韓硝提出來想要建立醫署局時,他們師徒之間才會產生分歧:
韓硝以為,天下醫道之所以亂,就是因為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,應當將所有的藥局、醫館、大夫都納入同一套管理體系,然後頒發憑證。
用朝廷官員科舉、磨勘、論調那一套來監察大夫,必定能規範醫道,讓天下百姓有一個好的求醫問藥環境。
陸商卻覺得如此建立的醫署局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,反而會讓醫道更加混亂——發到地方上的憑證、各地大夫要到京城趕考,評價標準也不同。
何況大夫本來就少,不像官員那樣讀聖賢書的人居多,文章好壞貼出來、識字的百姓都能評斷。
大夫到底是專科獨門,你說你的方湯好、我說我的藥丸妙,總不能當場找個病人來試,只能由著那些所謂國手評斷。
然而只要有所謂權威來評斷,這便又會落到人心上。
若是醫署局眾人仁善持中,那或許發出的憑據還能講究一個公平公正;但若是其中一人生了貪念、邪念,那便是金銀贖買人命的源頭。
韓硝對此據理力爭,他承認人心覆雜,但他相信能夠通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來控制人的貪欲——就像是朝廷有禦史臺、有登聞檢院。
陸商卻笑他幼稚,泰寧帝是願意支持他們建立醫署局,也給他們劃撥了一筆資金,但往後呢?後繼者們若是不同意,那資金從何來?建立制度後的人事物又從何調撥?
韓硝卻認為陸商是年紀到了,行事不如年輕時幹脆,瞻前顧後想得太多——即便後來的繼任者不同意,他們再想辦法處理就是了:
遇到問題解決問題,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拖延著不敢動手。
師徒倆為此爭吵不休,陸商更是在錦廊上對著韓硝破口大罵,指著他的鼻子說出一句——“當年我就不該收你。”
其實韓硝天賦極高,即便不拜師陸商自己也早能夠獨當一面,當年韓家就是看中杏林陸家的聲名、想搏個陸家傳人的美名。
被陸商這般講了,韓硝也惱羞成怒地直言:“你以為我想拜你?!”
兩人吵得不歡而散,驚動泰寧帝出來調和,韓硝也自知失言,也不顧自己是太醫院左院判的身份,當眾給陸商跪下道歉。
雖然最後陸商原諒了他,但陸商已經對朝堂和太醫院失望透頂,歷經千帆後,才曉得父親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是對的。
於是陸商辭官,帶著妻兒搬到了京城東郊的萬年縣、隱居南漕村中,繼續過跟父親當年一樣的日子——四處游醫、接濟村裏。
陸商的妻子姓葉,是陸老爺子給他定下的一位醫女,這姑娘貧家出生,跟著個跛腳道姑學了不少咒禁,對醫道也略知一二。
咒禁也屬醫道,因為在藥王孫思邈看來:咒禁、湯藥、針灸、符印和引導是為醫道五法,此事記載在《千金翼方》裏。
後至唐代太醫署,就將醫科、針科、按摩科和咒禁科並列為醫學四科,還設有咒禁博士、咒禁師,專門給學生們教授拔除邪祟鬼魅治病的咒禁。
只是咒禁一道從來飽受爭議,錦朝建立之後就取消了前朝太醫署的四科,尤其廢止了咒禁一項。
陸家父子遇著葉氏的時候,她正在料理師父的喪事,陸老爺子看她還有幾分天賦,就收作弟子帶在身邊,跟陸商也是青梅竹馬。
葉氏很理解陸商的決定,她也不喜歡在京城裏跟那些高門大戶的夫人們來往,又要被她們在背後議論她的寒門出身,卻表面上還要守著那些虛禮。
陸商和葉氏都很滿意這般鄉村生活,然而陸商的獨子陸如隱卻無法接受這種落差——他從太醫院院使的兒子,一下變成了普通的平民百姓。
從每天身邊有人伺候吃飯穿衣,變成了自己也要下地幹活、搗藥、揀擇藥材,甚至還要去餵雞、鏟雞糞。
陸如隱跟爹娘鬧過多次,不能理解他們為何放著錦衣玉食、地位聲名不要,卻偏偏要來過這種窮人的日子。
陸商一開始沒當回事,葉氏也覺得就是孩子的一時之氣,日子嘛,小孩子過久了也就習慣了。
可是陸如隱越鬧越過分,雞也不餵了、農活也不做了,甚至為了逼著爹娘回京,還曾經試圖放火點了他們住的房子。
陸商氣壞了,狠狠打了陸如隱一頓,並且冷著臉告訴他——要麽住下來,要麽就滾出去,從此他沒他這個兒子。
陸如隱又哭又鬧又害怕,心中再是萬般不願,也只能忍著委屈留下。但從那往後,他便再對醫道不上心,也不愛讀書,成日坐著爹娘會回心轉意的春秋大夢。
陸商見兒子如此,也無心再教他,更將自己的全副精力都放到了游方四野、救治百姓上,只當沒有陸如隱這個兒子。
葉氏在世時,有她從中轉圜,父子倆還能說上兩句話,後來葉氏不幸咳疾成癆,陸商和陸如隱之間,就漸漸沒話可說了。
等陸如隱到了成婚的年紀,他不告父母、直攀上了鄰鄉鄉長的女兒,那姑娘聽信了他的花言巧語,央求父親一定要嫁他為妻。
鄰鄉這位鄉長姓餘,要嫁女兒自然是要問問未來女婿的出身、考考他的人品,陸如隱一心攀附富貴,便謊稱自己是游醫、父母雙亡,裝出一副君子端方的模樣。
餘鄉長雖然沒有細查他的家世背景,但卻找來村裏兩個大夫試了試他。陸如隱後來是不學無術,但小時候的家傳還在,因此便通過了測試。
因為相信了陸如隱是孤兒,餘鄉長就出面給他買房子置地,然後風風光光給女兒嫁了出去。
直到成婚後三年,陸如隱忽然聽聞母親葉氏病重的消息,餘家人這才知道他爹娘尚在、是詐娶,然而木已成舟,餘鄉長也沒辦法。
餘氏從小嬌生慣養,看中陸如隱就是瞧這男人最甜會說話,而且沒有姑婆公爹需要他侍奉,如今突然冒出個婆婆,她當然是不願伺候。
跟著陸如隱回到南漕村,只看了一眼、勉強行個禮就讓嬤嬤丫鬟們駕車回家,半個時辰都沒在陸家待。
而陸如隱追著哄了媳婦兒兩句,反而還怪爹娘貧窮給他丟臉,一點也沒在乎母親病重、命不久矣。
偏巧此時醫署局在韓硝的推動下終於建立,韓硝執法剛直、幾乎是立刻就要求所有的藥局必須有憑才能施藥,否則就要叫官府罰款、捉拿。
如此嚴令之下,供著葉氏用的某種藥材正巧斷供,往各處藥局去買、對方也忙著籌備憑據,根本不敢賣給他們。
如此輾轉求藥,從村上、鄉上到城裏,陸如隱和陸商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,面對兒子的頻頻指責,陸商為了救妻子性命、還是選擇了低頭。
他帶著妻兒找到韓府,可惜韓硝建立完醫署局是大忙人,門房管事看人下菜碟,自然是不給這布衣爛衫的一家人當回事。
雖然沒有當場給他們趕出去,但也沒有很上心他們所求的事。
後來是陸商看著妻子實在命懸一線,不顧生死闖入麗正坊攔了韓硝轎子,這才得以見到昔日的學生一面、由他放憑首肯,那到了藥材。
然而,當他捧著救命藥返回客棧的時候,葉氏已經咯血離世。陸如隱跪在床前,多年以來的委屈、不解和憤恨爆發,指著陸商出言責怪:
“若非是你當年執意辭官,我們一家人在京城裏錦衣玉食、我不會一輩子在岳丈家叫人看不起,娘親也不會這樣苦苦求藥而不得、淒慘去世!”
“都怪你!都是你害得我們一家人變成這樣!我恨你,我沒有你這樣的父親!”
陸如隱說完,推開陸商就往外跑去,而他力氣之大,竟將陸商拋卻自己的尊嚴、堅持好不容易討要來的藥材,全部打落在地。
看著妻子漸漸冰涼的屍體、頭也不回離開的兒子,還有緩緩從半空中掉落、散了滿地的草藥,陸商終於跪坐在地。
之後,他一個人扶靈回村,置辦了妻子的喪事。
然後性情漸漸變得古怪,人也不如往日隨和,家裏的地、牲畜全部死的死、跑的跑,不出三五年,村裏人就都說他瘋了——
曾經的陸院使、陸神醫,也漸漸變成了陸瘋子、老瘋頭,除了每年給葉氏掃墓,陸如隱平常根本不會來看他一次。
這孩子一心攀附權貴,在餘家也是好吃懶做,餘小姐也是個不會過日子的、掌不住中匱,所以他們家的錢也還是交給餘鄉長管。
對於陸如隱騙|婚一事,餘鄉長後來細細了解後,也明白了陸家父子間的矛盾,他不想摻和別人家的事,但也慶幸好歹女婿是杏林陸家的傳人。
沒想,陸如隱對醫道只是粗通皮毛,根本不能指望他靠醫術養活自己,如此以來,女兒算是嫁給了一個論醫術醫術不行、論才學才學沒有的窮小子。
餘鄉長險些被氣得犯了病,本想逼著女兒和離,但那時候餘氏已經懷有身孕,百般無奈之下,餘鄉長只能責令陸如隱出去做點倒賣藥材的小生意。
但從小養尊處優慣了陸如隱哪能放下身段做這些事,餘鄉長給他的錢根本不夠他花,向媳婦和老丈人討不到錢,他就去借、去賭、去偷。
陸商那件羊皮襖就是被他偷出去當了換錢的。
今日見著胡屠戶和何老娘的這份母子情,陸商心下淒然——陸如隱生在京城,從小家裏就給他請了先生、他也悉心教導他醫道。
然則,不過是辭官歸隱,就做出這麽一個逆子、孽子、不孝子來。
原本按著老話,家醜不宜外揚。
可陸商實在是傷心,便忍不住把這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悉數倒給李從舟聽,他自覺心酸、說的時候數度哽咽,更聽得李從舟無限唏噓。
前世,他並不了解陸商,只知他是杏林陸家的最後一位傳人,是那個進獻藥方、救了西北數萬將士姓名的神醫。
至於老人家最後被活活餓死,李從舟也是從西北歸來後才得知,並不曉得背後還有這麽多淵源,甚至還牽扯到了醫署局、太醫院
、韓硝和韓家。
“那當年之事,能否容晚輩一問?”李從舟扶了扶雲秋的腦袋,這人睡熟後根本不老實,拱在他懷裏脖子扭成個奇怪角度。
他實在怕第二天雲秋落枕,便也只能在說正事的時候這般動作。
陸商撇撇嘴,一眼都看不得,幹脆轉過身去氣呼呼地喝酒,“你問。”
“那時若非醫署局,依您的意思,是預備如何破天下醫道之亂局?”
陸商挑眉,抱著酒壇好笑地看李從舟,“您問我?問我這個瘋老頭子?這都過去多少年了,就算知道了……又有什麽用呢?”
李從舟看著他,“亡羊補牢,時不晚矣。”
陸商抱著酒壇,看著裏面所剩無幾的酒液沈默片刻,最後自嘲一笑開了口,“當年韓硝提出建立醫署局,我卻想建個善濟堂。”
“不是濟民坊內慈濟局那樣收容乞丐、貧兒的地方,而是分醫學、藥學、政務三部,再設三頃藥園、栽植百草。廣開門路不論出身家世,聘各科博士,授天下有志從醫者醫道。”
“醫學內教授醫、針、按摩三科,藥學內習得草藥的種植、栽培、采集、儲存等,最終通過政務部統考畢業,頒以學成之憑書。”
“就好像是,醫道的‘太學’?”李從舟這般總結。
陸商點點頭,“也可以這麽說。”
他少年時跟著父親游方,深入鄉間見慣了民間疾苦,自然知道百姓當中最缺的是什麽——不是如韓硝所想的標準,而是那顆大醫精誠的本心。
所謂醫者,安神定志、無欲無求,有大慈惻隱之心,方能普救含靈、兼濟天下眾生。
無論長幼妍蚩、怨親善友,還是富貴貧賤、華夷愚智,都是普同一等、一視同仁,不得瞻前顧後、護惜自命,而至病者橫死。
天下從來缺的不是醫生,不是規範,不是律法,而是從醫之人皆能發此心願,堅持從醫的本心。
韓硝管的是人,但卻用律法、規範和制度的東西去管,符合他出身高門的身份,但卻缺少了對百姓生活的了解。
陸商卻不想著眼於當下的人、當下的事,他深知醫道敗壞並非一日之功,而是十年百年積攢所致,他想給未來和後世留下一些人、一些不一樣的人。
他和韓硝,都面對著同樣一片深海沒有日出的無盡黑暗。
但韓硝的選擇是將他們擁有的全部柴薪集中起來,點燃烈火,讓火焰熊熊燃燒,並選擇不斷往火裏添柴、以保火焰不熄滅。
至於柴薪多久會用完,用完後如何找、上哪兒找等等這些問題,韓硝選擇不考慮,或者說——交給後世去考慮。
而陸商想的是,一兩個人的力量微弱,在面對無盡的黑夜是並無勝算,倒不如將這微小的力量分出去,讓更多的人都掌握一點火光、一枚火種。
雖然他沒有一舉給永夜帶來光明,但分出去的光源會照亮他們所在的那一片地方,只要這種光越來越多,最終就會迎來一片白晝。
所謂水滴石穿,謂“火之燎於原,不可向邇”。
李從舟明白了。
而且也不用千年百年,當年被泰寧朝百姓誇讚的醫署局,其實在本朝上就已經出現了許多問題——
地方上的憑引被拿來買賣,去年開科頒發憑證的數百人裏、竟然有近一半的人認不出最常見的甘草、大黃、白術。
去歲磨勘之前,韓硝就被禦史臺彈劾數次,饒是韓家家大業大、在朝之人無數,他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告病在家暫避風頭。
而他這麽一避,掛名在醫署局的幾位太醫便接連請辭,借口大同小異,幾乎都是說想專司於本職,請醫署局另請高明。
短短三個月裏,醫署局的記名博士就跑了大半,剩下的多半是韓硝的門生,以及跟韓家關系親密者,要仰人鼻息、不敢輕舉妄動。
如此,今年二月裏那場開科,還不知能不能順利辦起。
“那您如今還有這心思嗎?”李從舟問。
“什麽心思?”陸商自嘲地笑笑,“組辦善濟堂嗎?沒了——早沒了,莫說當年我作五品官的時候沒那個本事,如今……我一個瘋老頭,又怎麽可能?”
李從舟微微皺了皺眉,不喜歡看老人家這樣妄自菲薄,“若我幫您呢?或者說——西北大營和寧王府一起幫您呢?”
這提議誘人,寧王府自不必提。
所謂西北大營,除了西北戰鬥在前線的數十萬士兵,還有鎮國將軍徐振羽所代表的徐家、四皇子淩予權還有宮中的惠貴妃。
這樣的權勢,絕非今日的韓家能比。
若得到他們的助益,陸商想辦什麽事辦不成。
老人的眼睛亮了亮,只是那點火像是風中殘燭,半晌後他又搖搖頭慘然一笑,“老了,沒那樣的雄心壯志了。”
“如今我就等著您給我結了診金診費,到時候換兩只燒雞、買兩壇子酒,回我的小屋裏安度餘生。”
“什麽醫署局啊,什麽善濟堂啊,這些……我都不想了,早就不想了,那些啊……也不是我這樣的小民百姓應該想的。”
李從舟皺了皺眉:陸商若真不在乎,剛才敘說的時候不會那般條理清晰、頭頭是道,而且雙眼放光、滿臉向往。
“您是有什麽顧慮麽?”
“什麽顧慮?”陸商仰頭想喝酒,抱起酒壇來一灌、卻發現酒壇早就被他喝空,他訕訕笑了下,“我一個老頭子能有什麽顧慮,不過是擔心……吃了這頓沒下頓罷了。”
他說完這句後,站起來搖晃兩下,像是當真喝醉了,“得了得了,我不和你這娃娃說了,老頭子我醉了、要回去睡覺了。”
李從舟抱著雲秋不方便追,只能勉強站起來、不顧掉落的被子,攔了他一下,著急地喊了句:“陸大夫!”
陸商的腳步頓了頓,最後卻只是打了個酒嗝,背對著他擺擺手,“啊哈……我是真的困了,我年紀大了不像你們小年輕,要睡了、睡了。”
李從舟追了兩步還想說什麽,但陸商卻沒給他機會——明明說得是自己醉了、困了,老人家卻足下生風地很快返回了他臨時住的小屋。
“唔……?”
靠在李從舟懷裏睡了一大覺的雲秋被吵醒,他打了個哈欠、揉揉眼睛攀住李從舟的脖子,“你們談好啦?”
看著他困得眼角含淚,李從舟搖搖頭,但沒與雲秋細說。
他只是將小家夥往上掂量了一下,然後湊過去吻吻他的眼皮,“沒事,回去睡覺了。”
雲秋本來就困,聽見他這麽說後,自然安心地又仰頭睡去。
倒是辛苦李從舟樓上樓下走了兩趟,一趟送人、一趟收拾掉在地上的被子,平白無故在正月寒涼的深夜裏累出一身汗來。
次日,果然陸商醒來就跟沒事一樣。
仿佛昨日對著李從舟大哭的人從來不是他,而且他也沒再提善濟堂一個字,更有意無意地避開李從舟——表明了他的態度。
李從舟想不透老人到底在忌諱什麽,但他今日必須得回王府一趟。
他離開西北大營回京這事兒,徐將軍是寫過家書的,雖說從西北返回京城時間不定,快則七八日、慢則一兩個月,但他也不能就這樣不出現。
他受的內傷是重,但陸商用的藥好,加上他從小跟著圓空大師學經,內力也不是常人能比,吐蕃番僧的烈焰掌厲害,但他的內家功夫也不差。
如此,李從舟還是將傷還沒好全的烏影暫托給雲秋,自己返回王府一趟拜見父母,並向寧王說明此回他驟然返京的緣由。
他這兒說著,雲秋也乖乖坐在圓桌旁聽他吩咐。
今日陳家兩兄弟和曹娘子都提前回來覆工,曹娘子又給大家蒸了她自己包的香菇肉酥皮包子,帶來一鍋子她新磨的豆漿。
他幾句話說完,雲秋還雙手捧著個大包子啃,臉頰和嘴角都蹭到不少油和肉沫。
偏本人無知無覺,鼓著腮幫嗯嗯兩聲,“我一定照顧好烏影,然後呢?”
李從舟忍不住,伸出手給他揩擦兩下,“然後就是顧好你自己。”
雲秋唔了聲,意識到自己是太好吃了得意忘形,又不小心吃了個滿臉都是,如此他放下包子,取出巾帕來擦擦臉。
擦完後,還回頭看著李從舟確認——他有沒有擦幹凈。
李從舟指指自己的左邊臉頰,發現雲秋下意識把他當鏡子,於是無奈,只能反過來用右手,“是這邊。”
雲秋哦哦兩聲,然後給他揮揮手,“你去吧。”
李從舟深深看他一眼,心裏想著終有一天他要牽著雲秋的手,一起走到王爺王妃面前,向他們講明一切、求得他們的首肯和祝福。
然而當李從舟走到武王街時,卻遠遠看見了寧王急急策馬帶著銀甲衛趕來,而王妃也從王府的臺階上跑下來迎。
他們當中一輛馬車上,竟然由幾個士兵擡下來一個人,那人雖然脫了戎裝,可五官氣質出眾,任是誰見過一眼都不會忘——
是鎮國將軍,徐振羽。
李從舟眉心一跳快步上前,銀甲衛聽見腳步聲還戒備地看他一眼,發現來人是他後,紛紛跪地行禮:
“世子殿下。”
李從舟擺擺手讓他們起身,自己急走到最前方先草草見過寧王和王妃道了“父親母親”,然後才看向擔架上躺著的人:
“將軍這是……怎麽了?!”
“你上哪兒去了?!”寧王難得疾言,轉頭瞪著李從舟似乎要發火,“你明明去歲就離開西北大營了,怎麽會比大哥還回來得晚?!”
李從舟張了張口,最終選擇沒還嘴。
王妃卻擰眉拍了丈夫一下,“你朝孩子撒什麽火呢!哥哥受傷又不是他害的,有什麽話我們大家進去再說。”
寧王閉了閉眼,深吸一口氣、平覆下來自己的心情,然後才澀聲對李從舟道:“抱歉,父王不是針對你。”
“實在是兄長傷得兇險、西北局勢萬變,這才一時遷怒……算了,我們先進去吧——”
李從舟點點頭,遠遠看了一眼徐振羽。
這位將軍靜靜地躺在擔架上,臉色蒼白、唇無血色,外臂上纏繞的繃帶染血,露出的胸腹上也是傷痕累累、纏滿繃帶。
這些都是外傷,最讓李從舟懸心的,其實是徐振羽的臉。其實也不算是臉,而是他雙眼之上、突兀地蒙了一圈白布。
像是給眼睛畏光的病人蒙上的遮擋,又好像是那些盲人樂師戴在眼睛前的暗布,李從舟的心不斷往下沈,第一次開口、稱呼徐振羽為舅舅。
“……他的眼睛?”
王妃欲答,卻在開口前哽咽落淚。
只得是寧王身後的蕭副將開口,啞著嗓音給李從舟解釋道:“將軍遭了西戎人暗算,被他們一把毒粉、毒傷了雙眼。”
……毒?
李從舟怔楞地站在王府門口,看著眾人招呼著給徐振羽擡進去——這是前世從未出現過的狀況。
前世徐振羽是戰死的,直到他身死,都沒發生什麽毒瞎雙眼的事。
而且西戎多莽夫,鮮少有人會用毒,這用毒的手段怎麽看怎麽像是襄平侯從黑苗那邊學來的,而且——還是毒瞎雙目。
折磨一個武將最好的辦法不是殺了他,而是讓他好手好腳卻再也不能上戰場,此法之狠毒,根本不像是西戎人能想出來的。
寧王和王妃那邊照料著,李從舟只能從蕭副將這聽得事情起因結果:
原來他走之後,西戎人又進攻了幾回黑水關,確實如李從舟所料、西戎人想盡辦法朝著上游水源那邊靠。
不過四皇子淩予權聽了李從舟的勸早有準備,西戎一計不成,又如李從舟所說——驅策平民百姓來到黑水關叩關。
對此,淩予權也早有計較,他照樣如西戎所願打開城門,但卻將那一批進城的流民百姓都集中到城內早就騰空的遏川坊內。
這遏川坊的飲水是單獨取自沱江,與城內的水源分屬於兩套水系,而且遏川坊四周有圍墻、僅有一個出入口,即便是有疫病,也很好控制。
西戎接連兩計失敗,便不再與漢人玩這些陰謀詭計。
翟王赫琉帶領五萬勇士趁夜奇襲,淩予權被徐振羽詔令守關,他自己帶兵出城迎敵。
大營士兵多日未戰,士氣高漲,出城後奮勇殺敵,竟然將來勢洶洶的西戎打得節節敗退。
窮寇莫追,徐振羽就下令鳴金收兵。
本來這是一場漂亮的勝利,但徐將軍帶領終將歸來後,卻在進中軍帳前遇上個攔路的老婆婆,老人家說她的小孫女跑到了大營附近失蹤,想托將軍幫忙找一找。
本來這事找普通士兵也一樣,西北大營的將士親民、沒那般高高在上的架子,老婆婆可能是一時情急,徐振羽也就沒多想。
然而他才轉身吩咐讓士兵們去找,回過頭來老婆婆就從懷裏掏出一把細粉、照著他臉上一灑,然後就踉踉蹌蹌地後退兩步、跌坐在地。
徐振羽只覺得眼睛裏火辣辣地燒起來,沒一會兒就流出兩行血淚、徹底看不見了,四皇子在他身邊急急扶住他。
而周圍的士兵自然是抽刀圍住那老人,老人坐在地上沒有跑,只是看著徐振羽老淚縱橫,她輕聲說了句抱歉後,突然起身撞到一個士兵的刀上。
那士兵想收刀已經來不及,只能眼睜睜看著老太太倒下。
“……後來四皇子查明,那老人家確實有個孫女,只是不是跑丟了,而是被西戎武士擄走了,西戎人就給了她那包毒藥。”
“說只要她按著他們的吩咐做,就會給她的孫女還回來。”
李從舟握拳,聲音也冷,“小姑娘最後也沒平安回來,是不是?”
蕭副將表情悲傷,最後沒說什麽,只是拍了拍李從舟的肩。
西戎不懂用毒,但西戎貴族最喜歡玩弄人心。
前世李從舟被俘,在西戎王庭可見過太多這樣的把戲——把刀遞給一家三口,告訴丈夫只要殺掉妻子和兒子中的一個,他們就會放人。
結果等丈夫含淚刺死妻子後,他們又說,我們答應放人,但沒答應放你們家的人,從旁邊隨便挑出來一個俘虜放掉。
讓那俘虜拼盡全力往前跑,他們則慢條斯理地在後放出黑豹去追。
西戎嗜血,而且瘋狂。
他們就喜歡看錦朝無辜的百姓和被俘的士兵絕望掙紮,似乎只有這樣,他們才能得到掌控一切的快樂。
“那現在西北是誰在主持?”
“自然是四皇子,還有那位蘇大人,陛下剛拔擢他做了西北大營的正三品軍中祭酒。”
這便是拜了蘇馳為軍師。
有他們兩人坐鎮,李從舟倒是稍舒了一口氣,但想到徐振羽的眼睛,他又問了蕭副將,“太醫院看過沒?”
“看過了,院使韓大人親自給看的,可是……”蕭副將眼神暗淡地搖搖頭,意思是他們束手無策。
“將軍本來是不想回來的,軍中大夫看不好,他就主動給陛下上了折子,說他徐家兒郎只會死在戰場、不會死在病榻。”
“他情願當馬前卒、做個普通士兵,也要拼殺在疆場。”
蕭副將搖搖頭,“是四皇子綁住他手腳給他灌了蒙汗藥,才好容易給人弄回來,宮中貴妃娘娘已經哭過一回,如今陛下還在朝內議事呢。”
“議事?”
“將軍的眼睛不成了,自然得派個人前往西北,”蕭副將說到這裏,眼睛突然冒火,“……可那幫人,卻只想著此為大好時機、正好固權。”
李從舟也嗤笑一聲,他對朝堂上那幫人早不報什麽希望。
不過……
他想到韓硝和陸商之間的矛盾,如果能請動老人家來王府一看呢?
說不定徐振羽的眼睛,還可有轉圜之機。
不過老人家性情古怪,他直接去請說不定請他不動,還得找寧王從中斡旋,以巧計套得老人家主動上門來。
如此,李從舟徑直奔向客舍。
半日後,寧王匆匆入宮,不多時、麗正坊外就張貼出皇榜一張——
榜上詔令重賞,以黃金百兩數,尋天下能人異士、名醫高人往寧王府,給鎮國將軍治療眼疾。
能令將軍覆明者,再賞禦賜紅袍馬褂一套、金腰牌一件。
以及,榜文的最後還添了一行小字,是寧王執意要求,皇帝只能命撰寫榜文的公公添上去,就寫在金腰牌等字的後面:
“寧王特念此情,當以親王之尊,許這位神醫一願。”
換言之,寧王府不計報酬,只要能治好徐振羽,無論你想要黃金白銀、榮華富貴,還是妻妾美女、伶人小倌。
只要是寧王作為親王能辦到的,他就能答應。
如此皇榜一貼,不消一日寧王府外就擠滿了人。
全是附近十裏八鄉的游醫、村醫,其中甚至不乏僧道壇尼中懂咒禁者,也想著過來試試運氣——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